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关于黄金米
 
 
分类施策,应对持续高温对水稻生产影响
 

  据江苏省气象台7月30日预报,近期全省将以晴热高温天气为主(日最高气温≥35℃),最强高温时段在8月3日至8日,期间最高气温:淮北地区37~38℃,江淮之间38~39℃、局部40℃左右,苏南地区39~41℃。本轮高温过程可能持续到8月中旬,苏南局部地区会持续到8月中旬后期。江苏省气候中心预计今年8月上旬的比2022年高温热害强度更强。当前江苏大部分水稻正处于拔节孕穗期,但受前期高温干旱、旱涝急转和梅雨期阴雨寡照影响,今年水稻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高温天气下,更强调分类施策。

        水稻无效分蘖期耐高温能力最强,可以耐受40℃左右的高温。所以,对于尚处于无效分蘖期的水稻,依然可以采用轻晒田的方式提高群体质量;避免保水过深降低群体质量,也要避免烤田过重引起干旱胁迫。
        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后,耐高温能力逐步降低。根据2016年发行的标准,水稻拔节孕穗期连续三天日平均温度高于33℃或日最高温度高于38℃,且每天高温时间持续5小时以上,就鉴定为高温热害发生。持续高温天气,主要对拔节孕穗期的水稻以下影响:
        首先,高温会加快幼穗的分化,不利大穗形成。移栽至抽穗温度每提高1°C,抽穗提前3~5天。倒3叶~倒2叶高温会减少颖花的分化,倒1叶期高温会促进颖花退化。



        此外,孕穗期高温对颖花育性会有产生比较大的影响。研究表明,抽穗前20天左右,38℃以上的高温天气对颖花育性影响不大。但是往后的一段时间高温导致的育性断崖式下降。尤其是在抽穗前后5天内,38℃以上的高温热害导致部分品种结实率显著降低、甚至抽不出穗的情况。目前江苏的水稻大部分在刚刚进入幼穗分化期,影响还比较小。对于孕穗期到抽穗期的水稻,则有可能引起花粉败育甚至包茎发生。对于抽穗早的品种水稻挑战是很大。2022年江苏、安徽等地,部分8月20日左右抽穗的水稻,正好遇到38℃以上高温,就出现了类似情况。
        如何减轻高温热害对拔节孕穗期及之后水稻的影响?主要措施是降低田间和植株的温度。主要有3个应急技术。
        一是加强灌溉。在高温天气下,尤其要注意避免高温与干旱并发。灌溉水温越低,其降温效果越明显。白天要保持水层,起到高温阶段降温的效果,2024年8月3日下午气温38℃时候田间实测,处于拔节孕穗期的水稻冠层温度,无水层的是35.5℃,有水层的是33.6℃,有水层可以降低群体2℃的温度。灌水的深度可以随生育期推进而加深。在上水困难的田块,稻田要保水;上水方便的地方,可以日灌夜排。

高温下灌溉对群体温度的影响(2024年8月3日14:00测定)
        二是适度施氮。38℃以上温度下,适量施氮可以明显降低植株器官体温,降低幅度最高可达到2℃左右,提高水稻抗高温能力,缓解食味品质的恶化。生产上可根据水稻的生育阶段和田间叶色状态合理施氮。对于还未施用促花肥的田块,尽快施用速效氮肥作为促花肥,促使叶色尽快转深。对于已经施用促花肥的田块,可以根据叶色,在倒3叶期,增施尿素:粳稻3-5公斤/亩;籼稻0-3公斤/亩。在倒2叶期的田块,增施尿素:粳稻2-3公斤/亩;籼稻0-2公斤/亩。对于叶龄余数少于1叶的水稻,可喷叶面肥,并要注意做好水分管理。速效氮才能使水稻叶片尽快转为正常的状态,起到缓解高温热害的不利影响的作用。施氮要精确诊断,不建议盲目过度增加氮肥,避免后期氮素过多影响产量、品质和抗倒性。
        三是叶面喷施。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喷施茉莉酸甲酯、硅钙钾肥等可以降低叶温,提高水稻抗高温能力。


苏ICP备10207207号 版权所有:南通市百味食品有限公司   
电话:0513-88800088 0513-88699199  传真:0513-88808118  手机:18912852618  联系人:何先生  在线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江苏省海安市长江西路188号  网址:www.huangjinmi.com.cn 网页设计:南通协达软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