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返回首页
关于黄金米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在我司开展试验工作
 
 

20146月起,南京农业大学王强盛教授带领的研究生团队进驻我司,开展关于稻田生态种养复合系统物质能量大循环技术模式集成创新与应用项目的一系列科研活动。科研团队以我司所属的建设和德兴基地为试验平台,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精密的仪器设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专业的试验研究。

对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农田生态环境及病虫草控制的研究,是2013江苏省农业科技支撑重点项目中的重要内容,研究生团队将进行稻鸭共作、网栽稻鸭共作及秸秆还田、有机肥还田、沼液还田的稻田温室气体(以甲烷为主)的排放规律及减排措施的研究,并结合生态种养的定量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建立稻田生态种养的高效定量管理措施,合理调控稻田生态种养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另外,明确不同稻鸭共作生态模式的稻田病虫草发生规律,并根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高效定量措施建立尽可能减少病虫草的稻田技术管理措施。

在探索稻田生态种养新型模式的核心技术方面,研究生团队在现有稻鸭共作生态农业的基础上,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加环及其新型物料的添加,构建网栽稻鸭共作生态种养模式,并在秸秆还田、有机肥还田、沼液还田后的常规稻鸭共作、网栽稻鸭共作复合生态系统的基础上,试验分析了稻田复合生态系统多层级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的特征。同时针对传统的网栽水稻湿度大,易导致纹枯病发生的特点,通过食物链的高效管理、田间水肥科学运筹来控制相应的病虫害发生,构建相关的定量管理措施,集成相应的技术体系。

在水稻全生育期,王强盛教授的研究团队还将根据稻田生物生长发育特点及涉及的稻田管理要素,阐明常规稻鸭共作、网栽稻鸭共作及不同稻田种养模式的秸秆还田、有机肥还田、沼液还田方式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特点,从而构建稻田物质输入、生产过程生态调控及安全产品输出的生态系统高效循环系统,定量分析出物质和能量转化的通量、速率和传递效率,在此基础上,优化各项稻田生态种养的管理措施,调整利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和物质流,使农业生态系统在更大程度上实现能量、物质和信息的耗散,做到时间、空间和功能有序,从而获得最大的总体效益。

苏ICP备10207207号 版权所有:南通市百味食品有限公司   
电话:0513-88800088 0513-88699199  传真:0513-88808118  手机:18912852618  联系人:何先生  在线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地址:江苏省海安市长江西路188号  网址:www.huangjinmi.com.cn 网页设计:南通协达软件有限公司